方案概述
1.行業背景
截止2016年底,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億,并且以年增長率10%的速度激增;然而停車位、停車智能化等設施建設卻嚴重滯后。目前全國停車位缺口達到1億個,尤其是公共停車位極其緊缺,城市停車難成為靜態交通管理的一大難題!
2.行業痛點
(1)停車系統遠遠不夠智能化、互聯網化,管理不夠便捷。
(2)收費標準不統一,收費方式單一。
(3)車位狀態非實時,不能實現準確的統計和發布車位。
3.建設目標
(1)構建智慧路側停車場和智慧路側停車業務平臺。
(2)停車信息化,物聯網化。
(3)構建統一支付平臺。
(4)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,
方案設計
1.應用場景
對于停車行業,目前國內主要以兩種管理模式,一種是已經建立諸多停車場,除此還有一部分路側車位需要精細化,科學化進行運營,精確營收,疏散交通,緩解停車壓力,便捷車主出行,提升停車滿意度。
2.方案架構
方案采用智能識別技術提供停車方案,最優解決停車問題。精確定位停車位和使用車輛,通過智慧路側停車業務平臺收集車位使用信息,進行停車訂單管理,同時開放各支付平臺接口,使用者便捷支付,輕松體驗,同時智慧路側停車業務平臺可實現數據分析和展現,輔助決策,精準運營。
根據傳感器物聯網提供解決方案架構如圖所示:
方案各層釋義如下:
(1)感知層:終端分為兩種,一種為地磁監測,一種為車輛識別攝像頭。感應終端監測到車位變化,將車位狀態信息通過基站上傳到云端;
(2)網絡層: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,提供傳輸通道,根據終端不同采用不同的傳輸網絡,地磁監測器采用NB網絡,智能攝像頭采用4G網絡進行傳輸。
(3)平臺層:實現所有硬件設備的數據采集和存儲的云平臺,并提供應用開發接口,能夠采用應用層訂閱和數據推送的方式,簡化方案整體架構和總體投資成本。
(4)應用層:展示上層應用,提供面向車主,車位管理團隊等的服務。包含面向車主的APP、面向管理員的手持PAD、面向管理者的智慧路側停車
智慧路側停車業務平臺:實時接收信息平臺層推送的車位狀態信息,并計時計費,推送空車位、占用車位信息到APP或者微信前端。
車主APP(微信公共賬號):與智慧路側停車業務平臺聯動使用。車主APP實現注冊,尋車位,支付等功能。
管理員APP負責輔助停車,查看停車信息和停車收費,管理APP通過手持PDA進行攝像,數據處理操作。
價值及優勢
1.方案價值
建設智慧停車業務平臺,提升停車管理效率,解決停車費漏收,亂收等狀況,亦可減少停車運營TCO。同時對于推進城市交通的智能化、城市形象規范化,具有重要意義。
2.方案優勢
方案建設主要依托于運營商的建設能力和運營能力,提供本地化的服務和技術支持,擁有更專業更穩定的售后保障體系,同時方案本身具有前瞻性,滿足后續發展需求,更加方便擴容與維護,節省整體TCO。